根据成都市卫健委昨日发布的通报,5月21日,成都市新增2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。同时,该委再次发出提醒:成都市新冠肺炎疫情总体呈输入性偶发态势,广大民众要继续对疫情有敬畏之心,要适应勤洗手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适当的社交隔离、在大量人群聚集时佩戴口罩等措施,在进行正常生活的同时保护好自己。
戴口罩的目的是为了预防飞沫传播,还要强调两点,一方面注意手卫生,勤洗手;另一方面注意呼吸卫生,打喷嚏时不能用手遮掩鼻子,而应使用肘部或纸巾遮掩。
是否佩戴口罩,可依据大环境的健康状况;是否存在他人唾液(如唾液飞沫、唾液在物体表面的残留物等)与自身眼睛、嘴唇黏膜接触的可能性;自己有密切接触关系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判断。
在体育锻炼时佩戴口罩,反而会危害健康,尤其是佩戴N95、KN95等医用防护口罩时。这一类口罩对细菌病毒、颗粒物阻隔很好,所以透气性比较差,进行体育锻炼,本来就需要比平时吸入更多的氧气,这时候佩戴了口罩,容易造成缺氧,加重心肺负担,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讲,本来心肺功能就没有发育完全,容易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。
高校疫情防控,一是学生返校后,要出示健康码、过去两周体温情况;二是分批次返校;三是回校后要测体温,监测有无症状等;四是有发烧的情况,安排尽快到医院检查,同寝室的同学也要测体温。如果发现一个寝室有两个学生发烧、一个班有三个学生以上发烧,那么,防控措施就要进一步加强。
现阶段要长久坚持“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”的防控策略,公众也应绷紧防控这根“弦”,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,对新冠肺炎疫情保持一定的警惕,重视呼吸道传染病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。(成都日报记者 王静宇)